首頁>收藏·鑒寶>一品一鑒一品一鑒
繁縟華美的戰國玉器
河北平山中山國一號墓出土戰國中期玉環形飾
來源: 大洋網-廣州日報
公元前475至前221年的戰國時期,周王室徹底淪為時代的看客,以“戰國七雄”為代表的大國崛起,延續著春秋以來對峙兼并、戰爭頻仍的局面。然而,就在這樣糟糕的年代里,文化和藝術卻繼續著“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繁榮。反映在玉器方面,隨著“君子比德于玉”與“君子無故,玉不去身”觀念的深入人心,重生輕死的人本情結得到了更多關照,日常佩帶和執用的生活用玉,成為戰國玉器的主流,同時也使其煥發出不同以往的獨特魅力。
戰國玉器的器型種類,依然可以像春秋時期一樣,分為禮器、武器(儀仗)、裝飾品、工具、生活用具與雜器等,但專用于祭祀祖先與神祇的玉禮器(如山東煙臺芝罘陽主廟舊址所出的兩組祭祀玉器),或隨葬墓中以象征身份的喪葬用玉,多選擇質地較差的玉料,甚或干脆采用石料制作,琢工紋飾均顯粗略。設計巧妙、造型精致、紋飾華美、玲瓏剔透、賞心悅目的玉器,則多為各種生活用玉,其中又以各式各樣的玉佩飾最為風行。除了傳統佩飾外,帶鉤、龍形佩、舞人佩、劍飾、韘形佩、印章等新興器類,迅速崛起,成為新的時代弄潮兒。
由于普遍使用鐵制琢玉工具,戰國時期的制玉工藝取得了飛躍式的革新和提升,圓雕、淺浮雕、鏤雕、陰刻,各式技法靈巧嫻熟,其中淺浮雕和鏤雕成為戰國玉器造型和琢紋的常見技法,出現了曾侯乙墓(屬戰國早期)十六節龍鳳形玉飾那樣,用一塊玉料剖解出數件活環相扣的套鏈式玉佩飾的高超技藝。
高超的琢玉技藝,造就了戰國玉器繁縟華美的紋飾與造型。戰國玉器紋飾豐富多樣,變化無窮,螭紋、獸面、龍紋等各具特征,但主體紋飾還是由雙鉤龍紋解體變異而來的各式紋樣。戰國早期,S形、蝌蚪形、如意頭形、逗點形等抽象紋樣,彼此勾連,仍可依稀對應龍頭上各種器官。到了戰國中晚期,便省減演化為單一的谷紋、云紋、勾連云紋或蒲紋。與此同時,戰國玉器的形體造型,非常強調變化中的對稱與均衡。大多數戰國玉器的形體造型及其紋飾,左右完全對稱;龍形佩等少數器類,雖然身姿蜿蜒翻轉,充滿靈動,但于曲折纏繞的動態中,始終保持了一份均衡感。河北平山中山國一號墓出土的一件戰國中期玉環,環體飾絞絲紋,外壁雕琢三條回首、拱背、卷尾的小龍,正是戰國玉器于不對稱的靈動中追求總體均衡的典型范例。
編輯:付裕
關鍵詞:戰國玉器 河北平山中山國一號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