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頁>政協·協商>最政協 最政協

全國政協雙周協商座談會關注民族地區就業問題

委員:國家政策對民族地區有傾斜 但傾斜還不夠

進一步加大對民族地區的財政轉移支付力度,這是委員們一致的觀點

2014年09月15日 07:25 | 來源:人民政協網-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把解決民族地區就業問題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全國政協雙周協商座談會綜述

  本報記者 謝靚

  促進就業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頭等大事,而對于經濟基礎薄弱、市場化程度不高的民族地區來說,就業工作困難更多,在民族地區城鎮化進程中解決各族群眾就業問題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全國政協11日下午在京召開雙周協商座談會,圍繞“民族地區城鎮化進程中的就業問題和對策”展開探討。委員們認為,當前民族地區就業局勢總體穩定,但還面臨較大壓力,需要黨委政府的重視和政策扶持,“國家相關政策對民族地區是有傾斜,但我覺得傾斜還不夠。”會上,杜鷹委員一句話代表了眾多委員的心聲。

  優化產業結構吸納更多勞動力

  解決民族地區就業問題,首先要提升經濟總量,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發展符合當地資源稟賦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進一步增強民族地區就業吸納能力,這是與會委員的共識。

  今年,全國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簡稱民宗委)將“民族地區城鎮化進程中的就業問題”作為重點調研課題,分別于4月和8月組織委員赴廣西、寧夏等西部7個省、自治區進行了專題調研和3次協同調研,形成了綜合調研報告。會上,民宗委主任朱維群說,調研發現,民族地區產業吸納就業能力不強,生產總值最低的第一產業農業就容納了一半多的勞動力。“城鎮化的關鍵問題在于城鎮產業到底能吸納多少農村勞動力。”朱維群建議,實行差別化的金融、稅收、能源和財政政策,支持就業吸納能力較強的產業項目向民族地區的城鎮聚集,鼓勵和支持民營、中小、微小企業發展,更多提升和利用民營企業的就業容納能力。

  談及民族地區產業發展,馬志偉常委認為,應以優化產業結構為核心,推動現代農牧業、新興工業和現代服務業在民族地區的發展,帶動少數民族從牧場走向市場。馬志偉曾經到青海省西寧市調研,他看到有回族企業家投資了一個大的貿易市場,邀請藏族群眾合作,成就了一批懂市場懂經營的藏族企業家,這些人又帶著更多的藏族群眾致富,“我覺得這是好范例。”馬志偉說。

  在新疆長大的陳旗常委也贊同扶持民族地區的特色優勢產業做大做強。現在,新疆正結合當地特點大力發展紡織產業,陳旗建議發展民族旅游文化、農副產品深加工、現代物流等特色產業,并制定產業優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磨長英常委還建議引導民間資本參與邊境民族地區經濟建設,帶動和促進社會就業,尤其要給予邊境地區民營企業更多優惠政策。

  教育要符合市場需求

  擴大就業取決于產業發展、教育結構是否符合市場需求,以及職業教育水平。在這方面,與會委員建議,要高度重視民族地區的雙語教育工作,以就業為導向調整高校專業設置和培養模式,大力發展適合市場需求的職業教育培訓。

  民宗委在調研中發現,目前我國約有6000萬少數民族群眾主要使用本民族語言,語言交流障礙加大了他們參與競爭和就業的難度。來自西藏的索朗多吉委員告訴大家,在西藏,藏漢雙語教育發展對于就業的促進效果特別明顯,受過教育的農牧民更容易在城市找到工作。因此,他建議高度重視民族地區的雙語教育工作,并借助對口支援破除民族地區封閉式辦學模式,構建校企結合的職業教育體系,培養應用型人才。

  和其他地區一樣,民族地區也同樣存在重學歷輕技能、重普通教育輕職業教育的現象,學生的專業能力和市場需求脫節。在劉新樂委員看來,民族類高校專業設置單一,重文輕理,缺乏技術應用類專業,他呼吁調整民族類高校專業設置,并擴大對少數民族畢業生職業培訓補貼范圍,提高補貼額度。對此,朱維群建議以就業為導向,將民族地區地方高校更多轉型為應用技術類大學,把中等職業教育作為高中階段教育發展的重點,并調整職業教育布局和專業設置,借助東部地區的優質職業教育資源提升民族地區職業教育水平。“從長遠看,還是要通過提高勞動者的技能和素質來解決就業問題,民族地區的義務教育、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發展都需要更多幫扶。”李嶸委員說。

  民族地區需要特殊幫扶政策

  新型城鎮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鎮化,而對于很多少數民族群眾,由于受教育水平、生活習慣、風俗文化以及就業觀念等因素影響,外出就業面臨很多困難。“少數民族群眾還需要特殊的扶持政策。”陳俊驄委員說。

  在朱維群看來,政府要幫助少數民族群眾解決實際困難,避免在城鎮化的進程中被邊緣化,同時也要引導他們適應城市現代生活,養成現代文明新觀念,增強在市場經濟大潮中的競爭能力,更好地同各兄弟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

  進一步加大對民族地區的財政轉移支付力度,這是委員們一致的觀點。姚愛興常委說,對于人口比較分散,資源支撐條件比較差的民族地區,建議中央應加大對城鎮化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職業技能培訓等方面的投入,幫助民族地區增強城鎮經濟活力和可持續的發展能力,有序推進農業人口的市民化。陳俊驄認為,民族地區的就業問題不能完全靠市場,政府應制定更多鼓勵和保障政策,引導民族地區群眾在當地就業。此外,賈殿贈委員建議加強政策引導,提高內地高校新疆籍少數民族畢業生在內地的就業率。

  會上,不少委員反映,民族地區有些企業不愿意大量吸納當地少數民族群眾就業,寧可從內地招工。杜鷹認為,國家支持民族地區企業的優惠政策應與是否吸納少數民族群眾就業掛鉤。磨長英常委還認為,應按照特殊人群創業稅收優惠辦法,給予民族地區返鄉農民工創業就業稅收優惠。

  在民族地區城鎮化進程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生態移民形成的城鎮化人口。馬志偉說,青海為保護三江源實行了大規模的減畜移民,有五萬多牧民放下牧鞭進入了城鎮,但這部分生態移民就業很困難,“有草場無牛羊,住城鎮無工作,求生計靠不住,想就業沒文化”。馬志偉建議國家協調完善流域上下游之間的幫扶制度,建立生態補償機制,發揮看得見的手和看不見的手的共同作用,加大對口援建工作力度,推動民族地區加快發展。對此,烏恩委員也有相似的看法,他說,“政府不能只顧給錢,尤其要對生態移民形成的城鎮化人口制定特殊的專項政策,實現人口轉移的制度化、科學化、體系化。”

 

 

編輯:付鵬

關鍵詞:雙周協商座談會 民族地區就業問題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