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頁>要聞 要聞

社科院將意識形態列入干部考察 實行一票否決

2014年07月10日 11:07 | 來源:人民日報
分享到: 

  39個研究院所、180個研究中心、近300個學科、近4000名科研人員,年均出版學術著作300本、科學論文3890多種、研究報告510多篇,報送對策要報1200多篇……一連串閃光的數字彰顯著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強大實力。但在社科界看來,中國社科院的強大不僅僅體現在其學者高超的學術水準上,更體現在堅定的政治立場和“為人民做學問”的治學態度上。

  筑牢馬克思主義堅強陣地

  在高等院校里,一個學院的成立其實算不得大事。但今年2月27日,中國社科院成立“馬克思主義學院”,卻在全國高校特別是哲學社會科學界引發強烈關注。原因在于這個學院的誕生頗為特殊:層級高——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奇葆出席開學典禮并講話,社科院院長王偉光兼任院長;速度快——從中央批準招生方案到學院成立,僅用半年;規模大——每年招收100名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博士生,定向培養,學制3年;師資強——楊春貴、金沖及、冷溶、汝信、衛興華、周新城、邢賁思等學術大家赫然在列。

  “2013年4月,為落實中央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人才培養的要求,社科院啟動了‘馬克思主義理論骨干人才計劃’,成立馬院就是這一計劃的成果。”社科院院長、黨組書記王偉光說:“每年招收100名博士,必將給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人才培育注入強大活力,進一步鞏固社科院作為‘馬克思主義堅強陣地’的定位。”

  記者了解到,2014年招收的100名博士生經過了報考資格審核、初試、復試筆試、面試、體檢、政審等重重考驗,是從1856名報名者中精挑細選出來的好苗子。之后,他們還必須通過純外語教學關、閱讀數百本學術專著關、一年社會實踐關、學位論文關的千錘百煉才能順利出師。

  社科院研究生院黨委書記張政文說,源源不斷的高素質人才是事業興旺發達的保證。成立馬院的目的就是要培養出一批馬克思主義信仰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態度堅決、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深厚、研究中國實際問題本領高強的復合型高級專門理論人才與教育教學人才。南開大學教授、社科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生導師逄錦聚欣慰地說:“在這個班上,我看到了希望,三年過后,我們國家又將多一批馬克思主義專門人才。”

  在加強人才培育的同時,社科院把在職干部職工的馬克思主義教育也放到了重中之重位置。從2013年12月到今年6月,連續舉辦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培訓班,全院220余名所局級干部和1000余名處室干部、科研骨干全部輪訓一遍。如此大規模、長時間地對全院干部進行培訓,在社科院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副院長、黨組副書記趙勝軒說:“作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最高殿堂,中國社科院一直高度重視意識形態工作,把政治紀律作為首要考核因素,在課題立項、職稱評聘、干部選拔、成果評獎、經費資助等日常管理中,嚴格實行政治責任考核一票否決制。”

  “研究馬克思主義是工作,堅持馬克思主義是責任。”著名馬克思主義哲學家、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陳先達表示,“中國社科院在堅持馬克思主義方面發揮了引領作用。”

  要做馬克思主義堅強陣地,就不能當太平紳士,就要在關鍵時刻敢于發聲、“亮劍”。近年來,在院黨組組織領導下,社科院科研人員利用專業優勢、學術和社會影響,通過寫文章、著書、講課及接受各類媒體訪談,開設微博、博客、播客等方式,對西方“憲政民主”、“普世價值”、“公民社會”、新自由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思潮進行辨析和批駁,幫助廣大群眾和全社會分清是非,消除錯誤思潮的影響。2013年,社科院編發了《世界社會主義研究動態》126期,跟蹤研究思想理論領域重大動向,分析批駁錯誤思潮和錯誤觀點,中央和部委領導同志平均批復率達45%。

  國防大學教授李殿仁對記者表示,“中國社科院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是捍衛馬克思主義偉大旗幟的堅強陣地。特別是在當前經濟全球化、社會思潮多樣化的情況下,社科院在堅定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把“三項紀律”落到實處

  學者并非生活在真空之中,如果不打牢思想根基、不扎緊制度籬笆,社會上一些歪風邪氣也會悄然吹進“象牙塔”。中國社科院領導對此有著清醒的認識。“社科院是專家學者、高級知識分子集中的地方,思想活躍,學術交流頻繁,但越是如此,越需要加強思想政治建設,有規矩才能成方圓。這也是保護和團結知識分子,營造良好學術氛圍,多出學術成果的需要。”王偉光說。

  今年以來,中國社科院黨組以嚴抓政治紀律、嚴明組織紀律和嚴守財經紀律為主題,實施了推進“三項紀律”建設活動。

  為落實好“三項紀律”建設任務,社科院黨組專門成立了協調小組,制定了實施計劃,將“三項紀律”建設作為貫穿全年的政治任務。從3月至今,社科院已舉辦了加強組織紀律建設專題學習研討班、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讀書班、“三項紀律”專題報告會、財經紀律培訓班等形式多樣、覆蓋面廣的多項活動。

  “一支隊伍如果沒有嚴明的紀律作為保障,就不可能有戰斗力。”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黨委辦公室主任黃春生對記者說,“我理解,這些規章制度是為了讓全院人員更加了解組織的紀律、工作的邊界、行為的規范,是為了向紀律要效率、要管理、要人才、要科研成果。”

  “要求大家做到的,領導干部必須先做到。領導干部率先垂范有助于打造風清氣正的科研環境。”中國社科院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整改工作中,制定《關于加強院屬單位領導班子建設的若干規定》,明確提出把領導干部政治素質和行為表現、意識形態工作情況,作為考察領導干部的重要內容;凡方向不正、品行不端、作風不好的,一律不予任用;凡出現政治違紀問題、不適宜擔任現職的,一律予以免職。“這兩個一律彰顯了社科院從嚴治院的決心。”王偉光說。

  據介紹,社科院駐院紀檢組已經建立了一整套領導干部廉政檔案,為干部考察和監督工作提供有力支撐,防止“帶病提拔”等問題,抓早抓小,形成了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整體合力。

  目前,“三項紀律”成為全院的關鍵詞和熱門詞。“研究無禁區、宣傳有紀律、行為守法律”的氛圍已經形成。

  “為人民做學問”

  “研究古希臘是學問,研究當前社會重大問題也是學問,甚至是大學問。”這已經成為社科院廣大科研人員的共識。中國社科院的一個優秀傳統就是堅持“為人民做學問”。

  在“為人民做學問”的旗幟感召下,社科院學者深入基層,扎根一線,讓自己的科研工作在火熱的社會實踐中迸射出燦爛的思想火花。

  “在民族所有一種風氣,大家只要聽到誰去了一個很偏遠的地方調研,不會覺得他苦,反而都會羨慕不已。”剛剛從外地考察歸來的社科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研究員廖旸說。今年42歲的廖旸,在所里還算是中青年科研力量。她說,在社科院要做好民族學與人類學這個學科,就得“不斷地往下撲,才可能挖出前人沒做過的新成果,這是我們對‘為人民做學問’最直觀的感觸”。出外調研去的都是人煙稀少、條件艱苦的地方,但學者們不以為苦,反以為樂。廖旸說,“住遮陽棚、睡板床,2米長的炕頭擠下七八個女生,一個人要翻身,得招呼其他人一起翻,否則根本無法動彈。”“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到群眾中去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已成為社科院的學術導向。

  如何讓學術走出殿堂,使黨的學術理論工作接地氣、進人心?這是社科院學者思考的重大問題。哲學社會科學創新成果《居安思危·世界社會主義小叢書》(22冊)對此作了回答。這套小叢書秉持“大學者寫小書”的理念,由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及其他高校、研究機構的世界社會主義相關領域著名學者執筆,將厚重的大部頭變為每冊僅幾萬字的“小冊子”。這些文章重視嚴肅理論與科學普及的結合,以通俗、清新、生動的語言,向大眾介紹世界社會主義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為了讓普通民眾買得起、讀得起,這套小叢書每本定價只有10元。叢書出版后,編者收到許多讀者的熱情來信。一位山東的鄉村醫生在信中說:“我讀你們這套小叢書感覺很有意思,有故事,有內容,貼近現實,貼近我們百姓。”

  努力建設成為“黨中央國務院重要的思想庫和智囊團”,是中央對中國社會科學院提出的明確要求。近年來,中國社會科學院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加快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步伐。自2011年以來,社科院向中央有關部門報送的決策類研究成果連續大幅增加,推出了許多高質量的理論成果和對策建議,服務中央決策作用顯著增強。比如,《財稅體制改革亟待定奪的四個方向性問題》《關于調整計劃生育政策的建議》《全面推進法制建設的幾點建議》《關于啟動改善我國“大國形象”系統工程的建議》《強化糧食消費管理 完善糧食安全保障體系》等研究成果,獲得了中央領導同志和中央有關部門的重視,成為中央及有關部門科學決策的重要依據和參考。

  著名馬克思主義哲學家、武漢大學原校長陶德麟教授對記者感慨地說,這10多年來,在意識形態領域復雜尖銳的斗爭中,中國社科院的廣大學者堅定站在黨和人民的立場上,旗幟鮮明地同各種錯誤思潮作斗爭,活躍在各種思想輿論陣地上,為鞏固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發揮了獨特而重要的作用,涌現出一批有學術成就、有社會影響的優秀學者,也顯示了哲學社會科學的極端重要性。中國社科院不愧是馬克思主義的堅強陣地、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最高殿堂。(張賀)

 

 

編輯:曾珂

關鍵詞:社科院 意識形態列入干部考察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