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風電上網標桿電價出爐 千億級海上風電市場加速啟動
首批特許權招標項目利好有限 企業持路條觀望
市場期盼已久的海上風電上網標桿電價政策終于出爐。《經濟參考報》記者17日從多個渠道了解到,發改委《關于海上風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下稱《通知》)已在內部下發,規定2017年以前投運的近海風電項目上網電價為每千瓦時0.85元(含稅),潮間帶風電項目上網電價為每千瓦時0.75元。
市場人士普遍認為,一系列政策和行業利好釋放后,上千億元的海上風電市場有望加速啟動,從海上風機制造環節到海上風電運營環節,處于該產業鏈上的公司都將受益。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包括特許權招標在內的部分項目并未享受到上述利好,在盈利難以保證的情況下,歷經四年才拿到路條的首批特許權招標項目進展緩慢,有企業仍在觀望,實質開工時間難料。
“海上風電代表了國際前沿的風電發展水平,能否在全球具備產業競爭力,就要看一個國家或一個企業能否走在海上風電領域前列。”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劉琦曾如此形容海上風電發展的戰略地位。
2010年,四家國內大型電力公司拿下首批海上風電特許權招標項目時,曾引得一片艷羨,更有業內人士認為這標志著我國海上風電時代來臨。但是,電力公司經歷了設計方案的數次修改,直到2012年年底項目核準申請才陸續上報到國家能源局,一直到2013年年底才獲得開工“路條”。
上述情況只是中國海上風電發展現狀的一個縮影。根據中國風能協會統計,2013年我國海上風電已建成的項目容量42.86萬千瓦,僅占全國風電裝機總容量約0.5%,其中近海項目12.81萬千瓦,而這離《風電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出的500萬千瓦目標仍相去甚遠。
“我國海上風電發電工程投資是陸上項目的兩倍,面臨成本高、風險大的問題,由于我國還尚未形成合理的海上風電電價政策,各主要能源投資集團因投資收緊,收益較差或不明確的電價項目難以獲取資金支持,海上風電項目前期工作推進緩慢。”水電水利規劃總院副總工程師易躍春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
而此次海上風電電價政策的出臺,無疑將成為刺激海上風電市場啟動的一劑“強心針”。國泰君安研究報告指出,按15元/瓦投資成本和2800至3200利用小時反推,0.70至0.90元/千瓦時的標桿電價將使海上風電運營的內部收益率與陸上風電相近,具備啟動的經濟性。
“0.85元/千瓦時的電價水平利好并不是那么大,對于福建、廣東等風力資源較好地區的項目而言,盈利是沒有問題的,可以干,但一些風力資源較差的地區仍然無利可圖。”中電投相關人士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恰恰也體現了《通知》中的思路,“鼓勵優先開發優質資源”,隨著成本的下降和項目運行經驗的成熟,再逐漸大范圍推廣海上風電。
中信證券研究員測算,如果按照國家規劃的到2020年海上風電裝機達3000萬千瓦的目標,海上風電遠景市場規模可達4500億到6000億元,其中整機及零部件等制造業市場可達2500億到3500億元,而海底電纜潛在市場規模可達300億元。
不過,首批特許權招標項目前景并不如想象中那么美好。根據《通知》,通過特許權招標確定業主的海上風電項目,其上網電價按照中標價格執行,但不得高于以上規定的同類項目上網電價水平。
“由于海域面積壓縮、建筑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成本多了近10個億,按照當時的中標價格,現在肯定要賠錢。之前一直在爭取將電價上調到0.86元/千瓦時,但看這次文件,可能也沒戲了。雖然拿到了路條,但大家推進的積極性都不是很高,還在觀望。”一家中標企業人士向《經濟參考報》記者透露。
編輯:羅韋
關鍵詞:電價 海上風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