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三亞官員:2.2億補貼不解決大問題 只是心理安慰
三亞再派2億多“紅包”難解居民增收之渴
林小昭
一則三亞市發放2.2億元“紅包”的消息引發了外界的廣泛關注。
三亞市2014年上半年物價補貼發放工作5日啟動,符合條件的居民每人將一次性獲得360元補貼資金。
三亞為何要派發2.2億“紅包”呢?三亞市財政局相關部門負責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派發紅包有多種原因,主要是目前居民收入增長比較慢,而物價又比較高,居民生活受到一些影響。“三亞發放補貼已有多年”。
已發放四年
上述三亞市財政局相關負責人士稱,從2010年下半年開始,由于當時物價高漲,當地政府就決定發放物價補貼,每半年發放一次,最開始是180元,后隨物價水平的走高,每次增加大概10%~20%。“主要是為了穩定物價。”
“三亞物價與北上廣大城市相比可能差不多,但收入跟這些城市相比天差地別。”在當地一家學校教書的三亞市民劉小姐說,三亞當地上班族月收入普遍在3000元~5000元,與北上廣有很大差距。“三亞總體感覺是消費差異極大,中間出現斷層,底層保障不足。”
本次物價補貼標準為每人每月補貼60元,補貼6個月(1~6月),即每人一次性補貼360元,共約補貼62萬人,需發放補貼資金共22320萬元。
補貼對象是具有三亞本地戶籍的城鄉居民,以及2013年11月至2014年4月間連續6個月以上(含6個月)參加三亞市從業人員基本醫療保險的非本地戶籍的在職人員和靈活就業人員。
高物價低收入怪圈
作為多年國內游客首選的旅游目的地,三亞的旅游業十分發達,但除了旅游和地產業,其他實體產業發展均十分有限。
統計數據顯示,去年三亞全市生產總值達373.49億元,其中第三產業增加值249.87億元,占比達66.9%,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比上年提高1.6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達到72.3%。
過于依賴旅游和地產使得三亞陷入了“高物價、低收入”的怪圈。例如,在房價方面,按照中國指數研究院發布的4月份百城房價價格指數,三亞的房價高達24726元/平方米,比一線城市廣州還高出6200多元。而去年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5460元,僅夠買1平方米商品房。
據三亞當地媒體《南島晚報》報道,三亞市政協委員孫冬曾隨機抽查三亞、青島和杭州等旅游城市一些商品的物價情況,發現三亞的物價水平要遠高于這些旅游城市。
尤其是這幾年,三亞的物價上漲速度十分驚人。就在開始發放物價補貼的2010年當年,該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漲3.4%,漲幅同比提高3.6個百分點。其中,以糧食、蔬菜為主的主副食品價格繼續攀升,成為CPI高位運行的主因,食品類中的糧食價格漲14.6%,菜類漲16.0%,水產品漲6.9%。
2011年,該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5.4%,其中食品類價格同比上漲10.8%。
“外地都是來旅游或買房投資的,普遍財大氣粗。本地上班族都感覺精神面貌差很多。”劉小姐說。
產業轉型是關鍵
面對這種局面,三亞當地政府從2010年下半年開始發放物價補貼,不過每次兩三百塊的補貼,看起來微不足道。“聊勝于無吧。”劉小姐說。
對此,前述三亞市財政局相關部門負責人說:“其實我們這個補貼也不能解決什么大的問題,(只是)讓大家有個心理安慰吧。”
數據顯示,2013年,三亞全市完成地方公共財政收入67.50億元,增長16.6%。其中,稅收收入58.68億元。也就是說,三亞市財政局每年如果發放4.4億元的物價補貼,占到全市財政收入的6.6%,對財政部門來說已屬不易。
三亞市人大代表陸丹建議,短期內可通過物價補貼、增加社會產品供給平抑物價,但從長遠來看,還得通過產業轉型、增加就業渠道等制度層面,提高居民人均收入,讓老百姓的錢袋子更加殷實。
編輯:付鵬
關鍵詞:三亞 補貼 發放 物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