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地方金融辦將被剝離融資職責
分層監管仍面臨多重博弈
中央地方分層監管初步完成意見征求
《經濟參考報》記者從多個渠道獲悉,中編辦前不久向各省級金融辦下發了《關于完善中央與地方金融管理體制的意見》,征求地方對未來中央和地方金融分層監管的意見。這一輪意見征求結果已于3月底前完成,并反饋給了中編辦。
據悉,《意見》初步劃定了地方金融辦的監管責任,包括小額貸款公司、擔保公司、地區性OTC(場外交易市場)、典當四類;提出“省級政府的金融管理職責不能夠層層下放到市縣政府,但是可以在市縣設置監管機構實現垂直管理”。值得一提的是,還明確規定,地方金融管理機構不能夠承擔地方發展融資職責和出資人職責。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意見》對現有的金融辦體制將形成沖擊。實際上,金融辦最初被定義為議事協調機構,并不具有行政審批權,其主要任務是聯系并配合“一行三會”和全國性金融機構在當地的工作。然而,在經過2008年的機構改革之后,大部分金融辦的定位得到了提升,在組織形式上,副省級城市的金融辦以正局級建制為主,地市級城市金融辦大都改為政府直屬機構。同時,在以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驅動下,有相當一部分金融辦還承擔著為地方政府項目協調融資的職責。
“有的地方金融辦需要為地方政府項目籌措資金,那么就會協調農信社、城商行為地方融資平臺提供項目資本金,不僅如此,那些政府控股的擔保公司也向融資平臺擔保‘輸血’的行為,這在廣西、四川、重慶、河南等地十分常見。”中部地區某銀監局人士透露。
而《意見》則要求金融管理機構不能夠承擔地方發展融資職責和出資人職責。“這就等于否定了地方金融辦的誘導融資、撬動投資的職能。”一位地方金融辦人士直言。業內人士表示,未來金融辦應該維護地方金融穩定、防范和協助“一行三會”化解地方金融風險,因而金融辦現有的融資職能應該逐步剝離。地方政府需要促進融資,那么,亦可以將金融辦改革成“投資促進委員會”或者具備投資功能的市場化機構來運作。
對《意見》里某些條款的爭議正體現了中央和地方在監管分權上陷入艱難“博弈”。《意見》中“省級政府的金融管理職則不能夠層層下放到市縣政府,但是可以在市縣設置監管機構實現垂直管理”的提法也和現行體制大相徑庭,這意味著,現在各級政府自己設立金融辦的情形將被改變,市縣以下設立金融辦必須是省的分支機構,實現垂直管理。
“由于已經成立了金融辦,現在如果把這個給收上來,實現垂直管理,將涉及市縣政府的現有利益問題,很難實行。”一位南部省份金融辦人士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據了解,在現實情況中,金融辦為地方政府“代言”,與此同時,地方金融辦往往還控制了當地金融機構的人士任免,繼而對地方金融機構的日常經營施加影響,這也讓“一行三會”在地方的監管陷入尷尬。
這種“博弈”還體現在,一些地方希望中央將更多的地方金融機構的監管權下放,但是中央層面出于風險等各方面的考慮仍將這部分監管權上收。比如,一些基層金融監管機構希望能把一部分金融機構,比如村鎮銀行、社區銀行、縣市級農商行、農合行等的監管權力下放給地方金融監管部門,以增加地方金融監管機構的自主性和靈活性。但這在目前看來幾乎是不可能的。在此次《意見》中,只有地方OTC是首次明確歸地方監管的“新增項”,但是地方OTC規模非常有限。
近年來,地方金融如何實現真正比較明晰、有效的監管,一直是擺在中央面前的一道難題。去年,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定》中明確提出,要落實金融監管改革措施和穩健標準,完善監管協調機制,界定中央和地方金融監管職責和風險處置責任。而在此之后,中央層面關于中央地方金融分層監管曾調研多次,據記者了解,上述《意見》的意見征求稿在下發地方金融辦之前已經在“一行三會”之間經過了反復討論。
業內人士認為,中央和地方金融分層監管的難題的解決途徑一定是漸進的而非一蹴而就的,同時也不能照搬國外的監管體系。“國內在金融監管方面,市場與政府的合作關系在短期內還難以削弱,因此,金融辦依然會存在,但必須朝著市場化的方向改革,可以作為一個服務性的機構來運作,同時體現管理職能。”央行研究局研究員鄒平座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說。
“金融辦必須要體現服務性,比如幫助地方政府建立信用體系,促進地方金融生態環境建設。未來金融辦的改革方向應該是市場化的,逐步走向公司化,成為地方政府管理金融的一個實體化部門。”鄒平座說。
編輯:羅韋
關鍵詞:金融 地方 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