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棉花臨時收儲制度將取消,棉價紗價或大跌
紡企解決老問題又遇新困難
中國棉花協會3月24日發布消息,為了保證紡織企業用棉需求,有關部門決定自4月1日起調整儲備棉投放政策。
近日記者從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獲悉,今年9月,棉花臨時收儲制度將取消,高達5000元的國內外棉價差有望收窄。然而,紡織企業卻并不樂觀。
“計劃棉”重創紡織業,還給財政造成千億元負擔
“我們的棉花政策就像是一座堰塞湖,紡織企業就像是生活在下游的居民,隨時都有生命危險。”華芳集團副總裁肖景堯,這兩年一直在忙著“離岸注冊”。作為中國棉紡企業的排頭兵之一,華芳的上市公司2013年虧損了3200多萬元。肖景堯坦言,這都是中國棉花政策惹的禍。“都說這幾年紡織企業‘走出去’,其實大家是為了躲棉價差‘逃出去’。”
2011年9月,為應對暴跌的棉價,我國建立了棉花臨時收儲制度。當時,國家以每噸1.98萬元的價格收儲皮棉,托市效果當即顯現。此后,臨時收儲制度一直左右我國棉花價格至目前的每噸2.04萬元。同時,國際市場的棉價卻持續下跌,導致了5000元/噸左右的國內外棉價差。
棉價差吞噬了中國棉紡織企業的利潤空間,甚至導致大量中小企業關停。“目前,除了像魯泰等極少數頂尖企業外,國內棉紡企業都是不賺錢的,或使用副業在貼錢運營。”肖景堯說。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的數據顯示,去年我國紡織業用棉僅為810萬噸,有200萬噸的缺口是依靠進口棉紗或化纖替代來彌補。“這相當于全國8%的紡織產能在不公平競爭中被閑置,一大批紗廠不得不關停。”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徐文英介紹,棉花收儲制度給印度、巴基斯坦等中國紡織業的競爭對手送上了“大禮”,使其利用低價棉織出的低等棉紗,都可以一本萬利地大量出口我國。
棉花收儲還導致中國棉花質量大幅下滑。山東魏橋紡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紅霞反映,國家放儲的棉花里高等級棉太少,不利于企業提升產品檔次。“現在國儲棉里都是三四五級混搭,還有三絲等雜質,用這樣的棉花生產,紡織品的質量根本沒法控制。”張紅霞說。
國儲棉更給財政造成了巨大的壓力。鑒于棉花質量較差,價格又高,國儲棉市場交易持續清淡,庫存已高達約1270萬噸,國家用于收儲的花費約2000億元。“一噸棉花財政要補貼3000元左右,是一筆沉重的財政負擔。而且棉花每存放一年就會降一級,這種貶值的損失更大。”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棉花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世濱說。
防止棉價暴跌,期盼國儲棉“靚女先嫁”
聽取了各方呼吁,今年9月,持續了3年的棉花臨時收儲制度將被取消,改為新疆試點棉農直補。然而,不少紡織企業陷入新的兩難境地。
“不取消收儲,國內外棉價差那么大,企業吃不消;現在取消了,棉價可能大跌,緊跟著紗線就會狂跌,庫存怎么辦?行業依然會遭受重大打擊。今年又將是困難的一年。”華孚色紡股份有限公司運營總監宋江說,今年取消拍儲價格后,放儲方案的懸而未決始終是企業的心病。
今年年初,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會長朱北娜帶隊走訪了1540戶棉紡企業。“今年開工形勢比去年差,很多企業都在觀望。”朱北娜說,企業希望縮小國內外棉價差,但又不希望國儲棉瞬間全拋向市場,最好能保持棉價的穩定回落。
由于國儲棉價格高,品質沒有保證,去年下半年以來,企業拍儲的積極性一直不高,朱北娜建議:“鑒于棉花時間越長,降級越多,希望國儲棉能‘靚女先嫁’,既提高企業的拍儲積極性,又能盡快減輕財政補貼壓力。”
儲備棉的運費問題也令企業吃不消。新疆棉被認為是品質最好的棉花,但是疆棉拍賣被指定在新疆進行,疆棉外運的成本全部需要企業承擔。“在江蘇拍儲我們還積極些,到新疆拍,根本沒人要。”無錫一棉紡織有限公司供銷科科長唐戚逸說。
更多企業呼吁,在試行棉農直補、提高棉農種植積極性的同時,更要注重棉花的品質。江蘇悅達紡織集團在附加值高的高支紗領域很有競爭力,但總經理陳榕表示,國內相應的棉花原料卻少之又少。“去年企業拍儲了6000噸棉花,其中疆棉1000噸,但是最后只用了幾噸而已。棉包里三絲太多,根本沒法用,拍來的棉花都成了庫存。我們的針織棉要是真用了國內棉花,做出來也是殘次品,還是庫存。”
增加并逐步取消配額,使企業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
在觀望中,悅達開始考察埃塞俄比亞的市場,打算在當地開紡織工業園。“當地產棉花,港口離西班牙更近,可以對我們收購的西班牙服裝品牌的600多個店鋪形成支撐。”陳榕說,即便取消了棉花臨時收儲制度,如果還留在國內,哪怕是去新疆,今年企業還是難以盈利。“只能逃出去,趕緊逃,全球布局。”
比悅達先一步逃離的是天虹紡織。如今天虹近一半產能都安置在越南,主攻包芯紗市場,而國內的工廠只做化纖和高附加值的產品。這樣的布局使天虹去年的凈利潤增長了8%以上,大大超過了行業水平。
盡然棉花臨時收儲制度即將終結,優秀的紡織企業為何還要“外逃”?進口配額問題仍然沒有解決。
按照世貿協定,我國每年配額進口89.4萬噸棉花,實施1%的優惠關稅;配額以外的進口棉花,政府加征5%—40%的滑準稅。滑準稅的目的在于減少進口棉對國內棉花市場的沖擊,確保棉農收益。但是,由于制定進口配額時,我國紡織產能只有3000多萬錠,而現在有1.3億錠,造成配額遠遠小于需求。
“配額并沒能保護棉農利益,沒能提高農民積極性,反倒是培育了一批‘配額’倒爺,滋生了腐敗,是典型的用計劃經濟手段干預市場。”徐文英說,2013年我國棉花種植面積比2012年減少了6%至8%。預計今年棉花種植面積還會再減少8%至10%。“配額的存在,反倒是在實業最困難的時候,讓搞進出口貿易投機的、倒賣配額的賺了錢。只有增加甚至取消配額,中國企業才可能真正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
編輯:羅韋
關鍵詞:棉花 企業 中國 紡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