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2014全國兩會>好聲音>文化 文化
優化文化生態 造福城鄉居民
探尋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的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
■新聞背景
據國家文物局透露,今年準備在古城古鎮古村保護做三方面工作:第一,擺位。要把名城名鎮名村的保護擺在文物保護工作更加重要的位置。第二,規劃。文物部門要參與到名城、名鎮、名村的保護規劃制定當中。第三,綜合。文物部門要有整體觀念,既考慮文物保護,也考慮自然生態保護;既重視文化遺產保護,也要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同時還要把文物保護與改善民生、改善環境結合起來。
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把傳承文化作為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四項基本原則之一。如何堅持這一基本原則,保護好名城名鎮名村?本報記者就此問題采訪了全國政協委員、江蘇省政協副主席、民進江蘇省委主委朱曉進。
保護文化遺產更要保護文化生態
“中國的文化遺產,很多來自數千年的農耕文明,是農業社會的產物,是鄉土中國的精華。城鎮化及工業化發展,使大批農田消失;同時隨著農村生產、生活方式的轉變,農村面貌大變,傳統意義上的中國農村風貌漸漸消失。鎮村大拆大建,破壞了原有的歷史風貌,盲目吸收現代元素、國外元素,導致鄉村不像鄉村,城市不像城市。傳統農村的人文內涵也在逐漸消失或改變。文化遺產存在,但是其生態環境已經發生了變化。”
“新型城鎮化是國家的發展戰略。新型城鎮化切實改善了人民群眾的生活環境和生活設施,促進了人民群眾生活水平提高。我們要處理好新型城鎮化與文化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朱曉進說。
“要整體回到過去的文化生態環境是不可能的,也是沒有必要的。文化生態環境的保護不是全面保護,而是部分保護,是重點保護。”朱曉進建議:要加強保護的立法工作,建立健全保護機制。要摸清底子,整體規劃保護工程。具體落實耕地保護、水系保護、歷史名城名鎮保護、古村落保護等。對古鎮及其文物古跡和風貌地段,則需要逐個進行保存價值評估,然后根據價值不同,制定保存等級。
非遺留住文化遺產的精氣神
朱曉進歸納了非遺保護九種病:一是業態繁榮,但多為個體狀態,缺乏規劃導航及有效的資源整合。二是資金缺乏,高端人才難現。三是缺乏有效的市場培育機制。四是多頭管理。五是過分依賴行政行為。六是把非遺的生產性保護與文化產業等同起來。七是對非遺文化重申報、輕保護。八是部分傳承人過分逐利誘發“遺傳變異”。九是強調非遺傳承文字記載,忽略了非遺傳承的直觀性、直接性。
“新型城鎮化過程中,要為非遺傳承建構一個科學的文化生態環境。非遺的核心是人,非遺保護也首先要從人上想辦法。”朱曉進建議:加快構筑高端人才梯隊。探索非遺傳承人才保護與培養的方式方法。從小學、中學到大中專設置非遺工藝美術課程。同時,在院校開設非學歷教育的非遺傳承培訓班。鼓勵和支持非遺藝人自建展示館及專業博物館,搭建傳承、保護、創新工作的公共載體。政府對此可以予以專項資金的扶持。組織好非遺保護傳承成果的展評工作,讓非遺傳承人增強成就感和身份歸屬感。有條件的地區應堅持定期舉辦自己的文化創意博覽會。針對當前我國非遺產業中知識產權侵權案例不斷的情況,各地要加大執法強度。
解讀讓文化遺產活起來
“‘祖國山河美不美,全憑導游一張嘴。’雖然是一句戲謔的話,但也揭示了文化遺產解讀的重要性。”朱曉進說。他認為,文化遺產解讀是文化資源合理利用的良好途徑,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內容和優化補充。
朱曉進建議,應在全國實施和推進文化遺產解讀工程。應盡快開展具有地方特色的遺產經濟學和遺產文化學的研究,用科學的方法確立文化遺產保護和開發策略。在此基礎上,制定出實施文化遺產解讀工程指導性文件,指導各地各文化遺產保護單位高效有序地推進文化遺產解讀工作。
對于解讀所需的人力財力,朱曉進建議:應把文化遺產解讀工程作為文化惠民工程的重要一環,在文化惠民工程專項經費中劃出一定比例用于文化遺產解讀。要打破部門利益界限,推進資源整合,在形成合力的基礎上使文化遺產價值得到充分體現。充分發揮科研院所、各大高校專家優勢,加大對文化遺產研究力度。同時吸引社會團體、普通群眾參加文化遺產解讀。
解讀如何深入人心?朱曉進建議,文化遺產解讀工程的形式可以是豐富多彩的。利用好傳統的報紙雜志的同時,運用好新媒體的解讀方式。應盡快出爐全國文化遺產地圖。還應充分利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在“世界博物館日”、“遺產日”等特殊日子,甚至傳統的節日里舉辦一系列以文化遺產解讀為主要內容的公共文化交流活動。
編輯:付裕
關鍵詞:文化遺產 傳承 保護